东西问丨陆川:跨界执导舞剧《天工开物》,讲述怎样的中国科技魅力?

发布时间:2024-11-22 05:16:09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社 南昌8月10日电 题:跨界执导舞剧《天工开物》,讲述怎样的中国科技魅力?

  ——专访中国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陆川

   中新社 记者 刘占昆 华山

  在电影界,陆川凭借《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等诸多作品蜚声中外。他用影像展示社会真实、引人深思的部分,将人文关怀和艺术见解融入每部作品。近一段时间,这位电影导演却选择了一条新的艺术道路——跨界执导舞剧。

  今年7月中旬,陆川执导的首部舞剧《天工开物》开启全国巡演。这部舞剧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何陆川选择从电影领域跨界执导舞剧?他又期望通过这部舞剧向世界展现怎样的中国魅力?近日,中国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陆川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分享了此次执导舞剧《天工开物》的心路历程和背后的创作故事。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国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陆川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  中新社 记者 华山 摄

   中新社 记者:您之前主要从事电影行业,这次为何会想到跨界执导舞剧《天工开物》?

  陆川:这次跨界挺有意思。起初是“影响世界的江西”系列舞台剧项目找到我,想让我执导一部舞台剧。江西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原本我们想先讲陶渊明的故事,但在江西采风的过程中,听当地历史专家、学者讲述宋应星的故事,让我感到非常震撼。

  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17世纪就已传向世界。作为一部世界上较早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技著作,《天工开物》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和经验,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军事技术等多个领域,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但真正看过和了解这本书的人并不多,而了解此书作者宋应星的人更少。因此,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讲述的题材。

  宋应星身上承载着科学精神,他以良知和担当为国家科技传承付出长期而孤寂的努力,在明朝国破家亡之际,靠一己之力把中华民族先进的科学技术汇聚在一本书里。他是一个真正的时代逆行者,这种精神和担当让我深感敬佩。因此,当我有机会通过舞剧展现他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他和他的作品时,我觉得十分荣幸,也非常愿意去做这件事。就这样,我开始了这次跨界尝试,希望能通过《天工开物》这部舞剧让更多人感受到宋应星的精神和中国科技文化的魅力。

舞剧《天工开物》在江西省艺术中心大剧院预演剧照。 (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舞剧《天工开物》的内容,并谈谈创作这部舞剧时的考虑和方向。

  陆川:对我而言,这部舞剧是一部很重要的作品,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和团队以《天工开物》全书重要篇章及生动插图作为舞剧各篇章主题与情感推进线索,采用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融合舞台、影像、科技等多维艺术创作表达,呈现《天工开物》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装置之美、技术之美、工艺之美。舞台上,观众能看到书页的移动、旋转、组合、分离,以及多媒体的变幻,巧妙地构建出一个充满张力的隐喻空间。从一张白纸到一段文字再到一幅画,最后组成这本巨著《天工开物》,观众就像走进了生动的科技画卷。

舞剧《天工开物》在江西省艺术中心大剧院预演剧照。受访者供图

  创作这部舞剧时,我观看了市场上所有能看到的主要舞剧,学习了国内外优秀舞剧的创作经验,并从三个方面确定这部舞剧的创作方向。首先,这部舞剧具有强叙事性,能清晰地讲述故事,让观众易于理解,不然容易走神或迷失在剧中;其次,人物塑造很重要,要通过清晰的人物关系和成长展现宋应星的一生;最后,团队在舞美设计上追求守正创新,既尊重舞剧的规范和程式,也融入团队对“大”“简”“巧”的明制美学的理解,并尝试将擅长的影像、装置、舞美等元素与舞蹈相结合,以打造出大视觉效果。

  编排过程中,我们肆意将情感释放,希望观众能感受到这部舞剧的澎湃情感,既展示“天工开物”的魅力,也着力展现宋应星波澜壮阔的精神世界。同时,我们也克制地使用这些辅助手段,以确保不淹没舞台上的表演。

陆川在舞剧《天工开物》排练现场。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 记者:通过舞剧展现宋应星这一历史人物时,您如何在西方戏剧的“人性探究”和中国的“历史人物塑造”之间找到平衡?您想向观众传递一个怎样的宋应星形象?

  陆川:找到这个平衡确实有挑战性。为把宋应星塑造得更立体、真实,我挖掘人性层面,比如他有豁达、乐观的一面,也有彷徨、脆弱的一面,这样会让他更接地气。这种处理方式,借鉴了西方戏剧对人性深度的探究,同时避免将历史人物塑造得过于高大和完美,从而拉近了观众与历史人物的距离。

  在塑造宋应星的人物形象时,我特别注重展现他的成长和心路历程。从青春烂漫到经历彷徨与绝望,再到重新找到人生方向,这样的故事线让观众更能感受到他的坚韧和智慧,以及他对科学和工艺的执着追求。

  当然,也需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接受度和观演体验。在叙事方式上,我选择了更偏保守和古典的逻辑,以确保剧情的流畅性和易懂性,还用旁白等手法助推观众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让他们能轻松、愉悦地观看,我不希望观众猜剧情。

  最后,我想给观众传递的宋应星形象,是一个真实、立体且充满智慧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和工艺家,更是一个勇敢面对困境、不断探索的人。他在《天工开物》里赞美了工匠、劳动和创造,表达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意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希望观众在看这部舞剧时,能感受到这种滚烫的情感,感受到他对国家、民族、科学的热爱。

舞剧《天工开物》剧照。 (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 记者:随着全球化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天工开物》这样的作品在促进东西方文化理解和交流方面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陆川:在我看来,《天工开物》无疑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历史底蕴、科技文化和艺术魅力,还能通过跨文化的表达方式,促进东西方之间的文化理解和交流。

  这部剧不只是一部讲述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的舞剧,它还展现了中国古代的科学精神、工艺技术和哲学思想,将有助于西方观众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增进对中国科技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此外,《天工开物》通过融合东西方的舞蹈、音乐和舞美元素,创造了一种跨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融入国际化元素,努力使作品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引起东西方观众共鸣。期望东西方观众在欣赏美学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碰撞,进而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舞剧《天工开物》在江西省艺术中心大剧院预演剧照。受访者供图

  最后,《天工开物》所传递的科学精神和工艺智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通过这部剧,西方观众能看到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高水平,有助于转变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并为东西方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中新社 记者:如何通过舞剧《天工开物》等艺术作品更好展示中国文化和科技魅力,感染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

  陆川:我之前所学的专业与英语、国际关系、国际交流相关,再加上工作原因,经常去海外交流,包括与欧美文艺界人士、电影工作者的交流。我觉得他们对中国的认知,与我们想象的海外观众的认知有距离,两者之间有一条“沟”。由于语言、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海外观众对中国的了解相对有限。

  因此,首先艺术作品要发挥桥梁作用,用浅显易懂的表现形式传递中国文化的精髓。舞剧《天工开物》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通过舞蹈和音乐等艺术形式,展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和工匠精神,让人一看就懂。

  其次,要强调科技的无国界性。科学家有国界,但科技没有国界,科技是造福全人类的。舞剧《天工开物》展示了中国人对科技的尊重和推崇,这种精神是全世界共通的。通过艺术作品的传播,可以让海外观众更了解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贡献,从而减少误解和偏见。

  最后,要注重历史传承与分享。中国的文化和科技魅力,不仅体现在现代成就上,更蕴含在深厚的历史底蕴中。早在明朝,宋应星就通过《天工开物》将中国当时的科技成果分享给世界。这种与世界分享知识和经验的方式,体现了中国人的开放和包容态度。(完)

  受访者简介:

陆川。受访者供图

  陆川,中国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获第3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第57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金贝壳奖、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亚洲影片奖等。代表作有《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王的盛宴》《九层妖塔》《我们诞生在中国》《非凡医者》等,近期作品有电影《749局》、剧集《借命而生》、舞台剧《天工开物》、纪录短片《西野》等。担任2022年北京冬奥会官方电影总导演、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