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如何实现从“有”到“优”

发布时间:2025-01-08 01:08:15 来源: sp20250108

原标题:智慧养老,如何实现从“有”到“优”

  观众在深圳智慧养老展上体验康复设备、了解智慧长者助餐系统。新华社发

  观众在深圳智慧养老展上体验康复设备、了解智慧长者助餐系统。新华社发

  河北唐山市古冶区一家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指导老人进行康复训练。新华社发

  在浙江青田县鹤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位老人在用健康一体机测血压。新华社发

  在天津静雅老人院内,年轻人为老人拍摄短视频。新华社发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1%;65岁及以上人口达2.1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4%。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是一个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积极为广大老年人探索数智颐养新路径,不断提升智慧化的养老服务能力,助力守护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智能健康小站里,老人熟练地点击自助设备测量血压、血氧;舞蹈房里,银发一族翩翩起舞,并通过手机直播吸引全国网友点赞;躺在床上无法起身的话,依托智能手环可实现24小时直通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国智慧养老服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部分产品操作烦琐、形式大于内容,服务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等一系列问题。

  1.智慧养老产品带来哪些便利

   今年5月,2024第十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博览会上,众多养老服务品牌、智慧养老信息技术、适老环境与设备用品等集中亮相,一系列互动体验让大家切身体验到科技与智慧带来的便利。

   “这款机器人能不能在老人屋里无障碍行走?”“老人摔倒会触发报警系统吗?”博览会现场,一款长者陪伴机器人引起观众好奇。据了解,这款机器人不仅能够在居家场景下自如行走,还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助理、紧急救助、社交配合等服务。

   当前,科技进步催生了一大批智慧养老“黑科技”产品,引领智慧养老新潮流:一键通呼叫、智能烟感器等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健康监测等服务;护理机器人、家务机器人等产品,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智能升降沙发、防走失定位鞋、气囊防摔衣等产品,让老年人的安全多一份保障……

   同时,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三部门近年来先后发布三版《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共遴选了228项智慧健康养老产品、204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产品项目包含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家庭服务机器人等类别,精准对接老年人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促进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的普及应用。

   这些智慧养老“黑科技”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如何?

   不久前,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金阊街道彩香二村北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为当地高龄独居老人黄阿婆的家里安装了一款防跌倒探测仪。“对老年人来说,年龄越大,发生跌倒并因此受伤或死亡的风险越高。防跌倒探测仪能够主动识别跌倒行为并立即报警,更好守护老年人安全。”社区工作人员表示。

   “智慧养老产品的目的其实不是简单地代替人工,而是能让老年人更加便捷地适应和使用。”泰康之家相关负责人表示,许多老人半夜上厕所特别容易摔倒,通过引进智慧床垫,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状态,以便及时提供帮助,“要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必须拥抱科技,但更应思考如何在‘智慧化’的同时兼顾‘适老化’。”

   “随着感知、高精度定位、健康监测等技术的发展,养老服务产品将进一步向智能化发展。”民政部养老服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民政部将联合有关部门推动关键技术、核心器件、重点产品研发创新,造福更多老年人。

  2.智慧是手段,养老才是目的

   在智慧养老产品变得越来越丰富的同时,相关服务能否跟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多地正在尝试将智慧养老“产品”与“场景”进行连接,以此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养老服务。

   临近饭点,家住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的王大爷熟练地操作着手机,跟着导航,走进了离他最近的“分外鲜”幸福食堂。近年来,杭州积极打造“全城通”智慧助餐模式,老年人只需操作手机打开“浙里办”App,搜索“杭向颐养”,点击“去用餐”,就能看到附近的老年助餐点。

   据了解,在“全城通”的老年食堂,老年人可以用自己的社保卡(市民卡)、“长者码”,或者通过“人脸”验证来就餐,做到了全市助餐“卡、码、脸”通用。“我们根据年龄段为老年人提供5折至8折优惠折扣,只要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不论户籍,可在任意‘全城通’助餐机构享受优惠政策,打破了以往老年人只能在户籍地老年食堂就餐、只有户籍老人才能享受优惠的限制。”杭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你看,只需用手机登录智慧系统,就能选择自己需要的专业上门护理、日常照料等服务,别提多方便了。”走进广东省佛山市颐养院,宽敞的院落温馨整洁,欢快的歌声、笑声不时响起。

   近年来,佛山市加强智慧养老建设,以科技赋能养老服务。佛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3年起,市民政局在禅城区、南海区开展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智慧化、精准化、便捷化水平示范点建设。禅城区在“智慧党建”平台上设置“禅颐居养老服务”板块,采取“线上下单、线下服务、系统监管”的方式,为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便捷下单、灵活支付、实时评价”的服务体验;南海区打造一个区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高效的智慧养老指挥中枢,匹配400多家养老服务机构及服务商,为老年人提供10大类144项服务。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党俊武表示,智慧是手段,养老是目的,两者缺一不可。智慧养老不能只追求技术的“高大上”,还要真正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把“服务”放在首位。因此,在智慧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重技术轻需求、重产品轻服务、重概念轻场景,要以老年人为本,做到让老年人生活更便利。

  3.如何帮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当前,数字化浪潮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由于相关技能的缺乏,老年人往往会感到无助。于是,一个问题逐渐浮现:这些智慧养老的产品和服务,老年人真的会使用吗?如何让这些产品和服务真正成为他们的好帮手,而不是摆设?

   近日,一场“科技科普进农村”活动在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街道黄土岗村开展。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正在教老年人学习如何拍摄短视频,如何使用照片打印机、智能屏和智能音响设备等。不少村民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让他们能够更好享受数字生活的便利和乐趣。

   “作为青年助老公益组织,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注于科技助老公益服务,目前已在全国29个城市的100余所高校中成立志愿服务队,每年活跃着近万名志愿者,我们希望激励更多青年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夕阳再晨公益组织发起人张佳鑫介绍。

   让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设备、智能应用,真正享受智能化养老服务,离不开全社会的努力。

   来自广西南宁的雷阿姨是南宁“老朋友”志愿服务队中的积极分子,她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帮助身边的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自加入志愿服务队后,她便处于全年无休的状态。“我们多跑腿,老年人就可以少跑路,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雷阿姨说。

   雷阿姨的故事,只是全国智慧助老公益行动的一个缩影。得益于该行动,一位位被智能科技隔绝在外的老年人,透过一个个小小的手机屏幕,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秘书长高宏介绍,截至2023年6月,全国智慧助老公益行动已完成了全部的志愿计划,为全国29个主要城市的70万老年人送去了手机教学的公益服务,让“年龄”不再成为壁垒,让老年人也能享受数字时代新红利。

   “接下来,我们还将在北京20所老年大学中,开设常态化智慧助老课堂,为老年人无障碍的数字环境建设提供帮助支持。”高宏说。

  4.多措并举,打通老有所养“最后一公里”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智慧养老正在成为破局之道。这就需要正确引导养老市场,推动智慧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民政部将智慧养老作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衔接、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积极探索应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化系统,应用数字化养老服务产品,打造智慧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智慧养老相关政策标准日益完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印发,旨在通过政策引导,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的科技含量与智能化水平,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

   同时,多部门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发展行动计划、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遴选、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等工作,有效拓展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让智能化服务更适应老年人需求。

   此外,依托民政部“金民工程”开发建设的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于2021年实现全面应用推广。系统供“部—省—市—县—乡—村”和机构7级25万个用户使用,已实现养老机构备案、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登记、养老机构专项治理等业务全流程在线管理。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聚焦智慧养老服务的未来发展,围绕老年人生命健康,推动关键技术、核心器件、重点产品研发创新,特别是老年服务机器人、智能康复辅具产品等老年用品研发,支持养老监护、应急救援、康复训练等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终端产品开发。

   “同时,还要进一步推进智慧养老场景广泛应用。”该负责人介绍,“比如,围绕康复辅助训练、生活照护等高频服务需求,打造智能家庭养老床位、智慧助老餐厅、智慧养老院、互助养老等兼具推广性和实效性的智慧养老场景,适应智慧养老服务细分化和规模化发展需要,让科技真正惠及每一位老年人。”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任欢、杨桐彤、方曲韵)

(责编:温璐、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