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飞行员的“视界”之变

发布时间:2024-11-14 15:18:52 来源: sp20241114

近日,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组织跨昼夜飞行,一架战机正在起飞。赵培钧 摄

空军指挥学院专职教官叶诺男为学员授课。周煜 摄

暑期,难得休假回到湖南老家,叶诺男陪伴父母畅游沅水。

抬头看,视野之内,碧空如洗,一架民航客机划过天际,留下一道长长的尾迹。叶诺男不禁在心里默念了一个数字——那是自己上一次驾机升空至今的天数。

此情此景,重回蓝天的渴望,在叶诺男清秀的明眸中再次引燃。2022年底,已经飞行1000多个小时的她,作为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的一名优秀军官,被选调到空军指挥学院,担任为期2年的专职教官。

看见什么,与每个人身处的时代、所在的岗位、思维的深度等息息相关。不同的人,必然有不同的“视界”。对叶诺男来说,她的“视界”格外丰富多彩——

作为空军首批具有工学学士和军事学学士“双学位”的歼击机女飞行员,叶诺男一次次驾机搏击长空,目睹过晴空丽日的高天流云,瞄准过碧波万顷中的攻击目标……

作为空军首批选调到院校担任专职教官的优秀军官,叶诺男看见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推进,也看见了部队扎实推进练兵备战的蓬勃气象。

“视界”之变,缘于战位之变、思维之变、能力之变,也折射着一支军队的主动识变、应变、求变。

座舱内外、讲台上下,叶诺男究竟看到了什么?

舱内 舱外

向内是挖潜,向外是突破

这是叶诺男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战机座舱盖高高扬起,着飞行服、戴头盔的她,下颌微抬,一脸英气。

打开的座舱盖,似乎是个隐喻。这名90后军人成长的经历,也是一个不断“打开”的过程。

飞行之路多坎坷。刚刚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学员时,她连初教机的模拟器都飞不好,一度陷入自我怀疑和沮丧失望中。

无数次苦练精训,换来的是上百个仪表参数烂熟于心,几百个操纵动作形成肌肉记忆,近百个特情处置方法倒背如流……

飞得久了,她渐渐迷上了对战机的“掌控感”。开加力时发动机的啸鸣、穿云时驾驶杆的微微抖动、大载荷机动时座椅的有力托举……所有这些,她都细腻地捕捉到并精准地感知着。

同批女飞行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空军首批改装“飞豹”战机的前舱女飞行员……这些年来,随着青春的航迹越飞越高,叶诺男拥有越来越多的亮眼“标签”。

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她一次次问自己:“飞行员的目光究竟能看多远?究竟能有什么样的作为?”

有一天,飞行结束,叶诺男看着缓缓升起的座舱盖,似乎找到答案: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破茧的过程,向内是挖潜,向外是突破,必须让视线穿透座舱,投向更广阔的世界!

机遇,只向勇于求变的人展露真容。当时的叶诺男或许并没有意识到,她的一系列选择,恰好赶上了时代的风生水起——

2017年,军队院校研究生招生简章下发到飞行大队,叶诺男留意到,自己符合报考研究生的条件。

斟酌再三后,她向组织提出考研申请。在此之前,由于训练任务安排得很饱满,很少有飞行员有精力考研,更没有女飞行员申请过。

没想到,旅领导格外支持:“你放心考,需要资料我们帮你找。”随后,叶诺男以高分考入空军指挥学院指挥系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

叶诺男入学当年,正赶上空军指挥学院推开新一轮教学模式改革,向战研战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恰巧,上级将某专项研究任务交给了叶诺男所在的航空兵某旅,她当仁不让地参与其中。

读研期间,叶诺男把这个课题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深入展开前瞻研究。导师苏英振教授说:“小叶像对待飞行一样对待学习,真是带着论文飞,飞出了战斗力。”

后来,她不仅顺利取得军事学硕士学位,撰写的毕业论文还被空军指挥学院评为优秀论文。

2022年,空军指挥学院首次面向全空军选配专职教官。得知这一消息,叶诺男主动报名。负责面试的陶全明教授回忆:“当时,她刚从飞行一线下来,显得有些疲惫,但眼神里有光,语速特别快,思路很清晰,观点充满战味。”

机会再次垂青了这位年轻飞行员,她以优异的成绩入选首批专职教官,也成为空军指挥学院航空兵战术教研室组建以来首位站上讲台的女教员。

再次迈入空军指挥学院大门那一刻,叶诺男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没有航线的空域中飞出自己的航迹,要在没有路标的征程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台上 台下

学好,会得到已知;好学,将打开未知

站上三尺讲台,视力极好的叶诺男,几乎能看清教室里每名学员的眼神和表情。

然而,叶诺男第一次上课,就因为课件中的一个数据,引发学员现场质疑。这名学员发出的“连环三问”,令她有些尴尬。

随后,台下学员纷纷开始小声交流讨论,课堂险些失控。叶诺男冷静下来,谦虚诚恳地请坐在教室后排的专家教授进行了补充解答。

课后,这名学员找到叶诺男交流时,她直言非常欣赏这名学员“发难”背后求知的主动性和扎实的理论功底。

“学好”与“好学”,两字顺序之变,意义大不相同。课堂上,叶诺男曾多次引用院领导讲过的一句话:“学好,会得到已知的答案;好学,将打开未知的视野。”

站在讲台上,叶诺男有了不一样的视角,她恍惚看到当年的自己——主动选择才是成长,主动选择时代才能获得更远的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叶诺男对“给人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体会。

在她看来,“一桶水”不应该是“一碗水”的简单累加,而应该是认知的指数级增长。

的确如此,叶诺男以前自认为对武器装备、性能原理、操作使用非常熟悉。站上讲台,她才发现,自己的理论储备其实有不小的欠缺。

与来自指挥机构、一线部队的学员广泛深入交流后,她意识到,自己原来思考问题时“站得还不够高”。

讲台上下的角色转换、院校与部队的紧密对接、知与行的深度融合,叶诺男的“视界”为之一变——

她看到,变革浪潮汹涌澎湃。这几年,空军战略转型加速推进,实战化训练走深走实,先进的作战理念、迭代的武器装备、全新的组织形态……这一切,让人感到新鲜和振奋。

她看到,“风暴”在学员们头脑展开。下一场战争,首先在军人的头脑中打响。必须加快教员、学员的认知迭代升级,让思维认识在“更上层楼”中窥见无限风景。

去年,叶诺男作为评估组专家,参与某大项演练。讲问题,她一针见血;谈理论,她信手拈来。任务指挥员评价说,她对未来作战的理解,已经超越了一般飞行员,她对前沿理念的研究深度广度,更是令人意想不到。

个体 体系

入局靠勇气,破局凭能力

电子显示屏上,交错延伸的攻防航迹、密密匝匝的兵力符号、力量运用的红蓝线条,无声彰显着这场演练的强度之高。

这是叶诺男作为专职教官第一次参加战役层级指挥推演。曾经,她作为一线飞行员,是体系对抗中突击兵力的一部分。然而,大体系、大棋局上的兵力运用与态势显示,是以往作为战术末端的飞行员难以接触到的。

这种在认知和思维层面的巨大冲击,让叶诺男产生了强烈的本领恐慌。这也触发了她对联合作战体系的进一步思考:我是谁?该有何作为?

体系的问题,自然需要在体系中作答。叶诺男说,每一名军人,都需要在时代坐标中定位,在强军事业中定义。

定位坐标的前提,首先是融入整个体系。

入局,往往意味着得到与舍弃、打破与重构,非有勇气不可。这,恰恰是叶诺男最不缺少的。

生活中,叶诺男爱说爱笑,对细节从不“凑合”,年轻人感兴趣的东西,她都玩得很“溜”。

面对工作,叶诺男更是全力以赴——

参加演练,首次任务失利。她说:“输,不可怕;怕,才可怕。”一连查阅27册100多万字的资料,研究数百个战机精确打击视频后,她最终练成“一剑封喉”的硬功。

初到院校任教,面对台下端坐的数百名校官,30岁出头的叶诺男给自己打气:“我年轻,怕什么!”

某空地协同课题,是叶诺男“入局”的一个接口。“地面的‘眼睛’看得准,空中的‘拳头’才能打得准。”她始终认为,飞行员的战场不仅仅在天空,更在地面。

课题理论研讨会上,看到佩戴军委机关和陆军、海军等不同臂章的战友们围坐一起热烈交流,她顿感一股力量在胸中升腾。

课题进入实兵验证阶段后,几乎整整一年,叶诺男和装备专家以及陆军部队的战友“泡”在一起,反复开展空地协同训练,统一标准、改进流程、校准装备。

对某软件进行技术升级时,个别专家对团队里这个年轻人还不太认可。后来,叶诺男渐渐用“数据”征服了他们:“所有数据,都是我一个个架次飞出来的……”

见证实力的机会来了。今年7月,空军指挥学院毕业学员迎来大考——毕业演练时,专职教官叶诺男作为“模拟旅长”,带着学员进行实战背景下的作战方案筹划。

“席位”一变天地宽。坐在指挥员席位上,这位女中校已经把目光投向更大的体系——兵力如何运用、信息如何共享、要素如何配合,一整套方案在她脑海逐渐成形。

此役,叶诺男带领的模拟旅,大获全胜。

过去 未来

成为一束光,照亮前方路

春去秋来,2年的专职教官生涯倏然而过,今年底,叶诺男就要离开校园、返回战斗一线。

在老部队,叶诺男有一个很酷的雅号叫“特情女侠”,因为她飞行冷静沉着,凭借对战机状态的精准识别,曾多次成功化解空中特情。

就像武侠小说里在深山练就一身武艺的侠客,盼望早日下山到武林一展身手一样,如今叶诺男重返蓝天的战斗渴望又多了几分。她尤其憧憬,不久后自己能争取到改装新型战机的机会。

前不久,一位军旅画家赠送给叶诺男一幅美术作品。画面中,一队女飞行员拎着头盔,意气风发走向新型战机。叶诺男将这幅作品,摆到了教官宿舍最醒目的位置。

宿舍沙发上,那厚厚一摞军事类、社科类书籍,叶诺男快要翻遍了;专家教授们分享的前沿资料、先进理念、国外文献,她积攒下海量数据……

除了知识的积累,还有内在的转化。在校期间,叶诺男多次参与重大理论研究、课题攻关、演训任务,接触到最前沿的理论和最新鲜的实践探索。这些丰富的积淀,使她打开眼界的同时,也经历着一次次认知的重构、理论的重组、能力的重塑。

从飞行员到专职教官,“生物钟”也变了。以前执行飞行任务,必须充分休息,保证精力集中;现在,她常常备课、研究到凌晨。

走出办公楼时,她看到教研室里还亮着盏盏灯光。那一道道光,折射出教员们为战育人的时不我待,也将照亮那些迈向未来战场的学员们。

尽管加班很累,但回宿舍的路上,叶诺男常是笑着走回去的。

收获带来踏实感的同时,叶诺男内心又有一丝焦虑。对时间格外敏感的她,强烈意识到,一切都在加速,而自己仿佛还停在原地。就像实弹射击一样,她担心自己错过最为关键的“时间窗口”。

有时,叶诺男也会问自己:虽然认知先了一步,但是飞行时间变少,自己是不是“飞慢了”?

每当焦虑时,她都会想起一件往事——

一天,大雪纷飞,一名战友想在雪地走出一条直线,于是埋着头,比着脚印往前走。没想到,走出的足迹竟是曲曲折折。

当这名战友从远处找到一个参照物,再重新往前走时,却惊喜地发现,这次真的走出了一条直线。

叶诺男记起,一位自己敬仰的飞行前辈曾说过,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留给有准备且敢于做的人,还留给懂得取舍的人。

站在过去与未来的十字路口,叶诺男终于想明白:只要锚定目标,不急不躁,稳扎稳打,终将到达梦想的彼岸。(刘亮亮 董凯 董宾 杨博)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