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7:44:12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 应妮)“我想象着,大唐昭陵的两匹石骏,远在异国他乡,昂首天外,西望长安,何时返程,遥遥无期;我想象着,数以千万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远离故土、欲归不能的怅然与无奈。”中国国家博物馆霍宏伟研究员在其最新力作《望长安: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故事》的序言如是写道。该书日前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
《望长安》书封。 三联书店出版社供图作者长期从事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的研究工作,有机会系统深入地观摩研究大量流散海外文物,他在书中以这些文物中的珍品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同时也向读者展现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文物的精美绝伦和盗掘者的穷凶极恶,保护者与贩卖者的激烈博弈……
全书以1928年一场久下不停的雨开篇——大雨使得位于洛阳金村东北的田地下陷,金村大墓由此发现,而此墓其实已于前一年被盗掘。书中重点讲述了1927年至1931年洛阳金村战国大墓珍贵文物被盗掘的史实,墓中各种随葬品流落异国他乡与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则是金村文物的主要收藏地。
书中所涉及流散海外的中国古代文物,自战国、两汉直至北魏、唐宋,青铜器、玉器、鎏金铜佛像、银器、三彩俑、石刻等等不一而足,作者为读者娓娓道来:大英博物馆里的明星展品汉代人像砖柱出土时间地点与性质功能,唐代三彩俑和它们的主人忠武将军刘庭训曲折生动的传奇经历;细致展现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藏佛教造像,讲述考证唐代昭陵两骏流失海外的神秘历程;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唐代骑马女俑,追溯千年服饰风尚;通过日本泉屋博古馆藏中国战国汉唐铜镜两百余面,讲述从神话到历史、从历史到现实的铜镜题材变化,镜背各具特色的纹饰与图像忠实记录着时代变迁的印迹……
这些文物专题以不同年代、不同形制、不同材质、不同角度,诠释着一个共同主题,即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多样性与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这些文物有着相同命运,在动荡不定的时代,孤独漂泊,身处异乡。霍宏伟说:“它们只是冰山一角,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数以千万计,我的研究难以面面俱到涵盖全部种类,只能采撷片羽,连缀成篇,希望能够做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书中也有令人激动的一幕。2018年11月23日中午,从伦敦飞往北京的客机平稳降落的一刹那,霍宏伟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他和同事此行肩负着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将流落海外一百五十余年的圆明园旧藏青铜器“虎蓥”护送回国。在他看来,这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事情,“然而,这只是流失海外上千万件中国文物为数不多的回家故事,更多文物至今仍漂泊在遥远的异国他乡。”
自1985年上大学之时起,霍宏伟就对民国时期金村战国大墓和龙门石窟文物严重被盗的史实印象深刻。2012年,他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学,对该校博物馆以及美国东部地区收藏中国文物较为丰富的数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文物做了较为系统的调查;2013年起他参加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学者主持编纂的《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大型丛书撰写工作。
这些经历牵动着霍宏伟不断去发掘国宝们隐藏的信息,或是流失经过,或是历史考察,或是人物探源。十多年来,他学术研究成果颇丰,但一直想要撰写一部向大众读者介绍这些散落海外的中国珍宝的图书,直到《望长安: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故事》面世,方了此心愿。书名化用辛弃疾名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霍宏伟说,“希望《望长安》能够连接散布在世界各地的中国文化遗产与其文化根源,在精神和文化层面上,为那些流散海外的国宝铺设一条回家的路”。(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