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永念 | 慎终追远,念兹英烈家国情

发布时间:2024-11-18 17:30:35 来源: sp20241118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习近平

有人说,清明节是“根的节日”。人寻根,家续谱,国祚绵长。这“根”,是基石,是血脉,是信仰,是方向,是英烈们用生命点燃的磅礴力量。

岁月江河奔流不息,那些挺身而出的英雄,为我们留下璨若星河的不朽篇章——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先烈,到“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建设先驱;从“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英模榜样,再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英雄,他们所代表的英烈精神,是我党我军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崇高品格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值此清明之际,将思念寄予春风,我们在慎终追远中积蓄力量,继续勇毅前行。追寻,跨越时空的“重逢”

跨上摩托,发动油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坦埠镇的邮递员王德建同往常一样,奔波在发报送信的路上。脑海中,一个个烈士的名字浮现,他试图在有限的信息中找出烈士亲人的线索。

这相隔70多年的“相遇”,始于王德建2016年递送的一封信。信件从菏泽市张和庄烈士陵园寄出,收信人竟是一名烈士。

原来,这封信是由陵园所在地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景宪寄出的。为了帮烈士寻找亲人,张景宪每隔半年向他们的家乡寄一次信,期待用这种“笨办法”收到回音。

邮递员王德建。资料图片

这一次,信件没有被退回,王德建接过了为烈士寻亲的接力棒。数不清想了多少办法、打听了多少人,在更正村名和姓氏后,王德建终于找到烈士龚建厚的后人,将信件完好送达。

由此,墓碑上凝固的名字,链接上一个热血的青年,尘封的记忆绘就出了英雄的模样。从那以后,王德建为烈士寻亲从尝试变成了信念,先后帮助33个忠魂铺就了回家的路,他也在不久前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岁月悠长湮灭不了英雄的足迹,对同一片土地的热爱,让铭记与感恩常在。一直以来,如王德建一般的“寻亲”队伍始终行进在路上,而烈士墓前默默守护的故事也在持续上演——

在山西省平遥县朱坑乡丰盛村,贾家三代人为无名烈士守墓近80年;在贵州省仁怀市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刘付昌、郭德刚两代守陵人,将146名红军烈士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郭德刚把毛巾洗得干干净净,开始擦拭墓碑。资料图片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烈士墓98.9万余座,烈士纪念堂馆、碑亭、塔祠等纪念设施2.9万余处。与之相伴的,是很多平凡而伟大的守墓人,他们用一生的跨度托举起历史的丰碑。

守护,以国之名的承诺

“奉命接迎志愿军忠烈回国,让我们一起缅怀先烈功绩,传承忠烈精神。”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我们以崇高敬意欢迎志愿军忠烈回家。”

“水门”洗尘,战机护航,看着电视里又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被迎回祖国,李延贵知道,哥哥李延学的消息也越来越近了。

李延贵珍藏的李延学烈士照片。

抚摸着珍藏了70多年的老照片,看着那永远年轻、充满英气的面庞,往昔的回忆历历在目:1948年,哥哥李延学参军入伍,之后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一别就是一生。在寄回家的书信中,附上了这最后一张照片。再次收到哥哥的消息,是一纸阵亡通知书,李延学牺牲时离《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仅剩十几天。之后的日子里,去烈士英名墙上看看哥哥的名字,是李延贵能想到的离哥哥最近的方式。

今年1月,令人欣慰的消息传来。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最新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寻亲成果,确认十位烈士身份,其中就有李延学的名字。

终于得到了哥哥的消息,李延贵激动万分,他终于可以在哥哥墓前,诉说几十年来的思念。

2023年11月23日,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25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如果说,迎接英烈“踏云归来”,是国家掷地有声的诺言;那么帮助烈士寻亲、完善政策法规,是尊崇英烈的生动注脚,是铭记历史的清晰回声——

2018年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以法治力量捍卫英烈荣光;2019年印发《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总体工作方案》,着力推进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2019年二次修订《烈士褒扬条例》,2022年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意见》,以国之名褒扬纪念英雄烈士……以法律法规为基础、部门规章为支撑、政策文件相配套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让崇敬英烈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纪念,为了更好地出发

“铁心跟党听指挥,万难不屈硬骨头!”

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展览馆里,洪亮的口号声响彻营区。每逢大项任务、比武竞赛出征前,全连官兵都要在这里重温连史。看着一个个战火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官兵们思绪万千:拉响仅剩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高家凯,孤身一人冲入敌阵、刺刀杀弯了也不后退的刘四虎,右脚炸飞、肠子流出也要死守阵地的尹玉芬……时光流转,这些英雄的名字早已融入部队,成为“高家凯班”“刘四虎排”“尹玉芬排”,他们始终是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革命军人中不朽的一员。

“硬骨头六连”党员骨干为新战友讲述“硬骨雄风”雕塑背后的故事。李彬摄

岭南腹地,沙场鏖兵。前不久,“硬骨头六连”官兵整装出发,一场实兵演练拉开战幕。数十名全副武装的官兵,冲上5米高的障碍墙,纵身跃入深3米的反坦克壕,随即在火网中穿越、在泥潭中匍匐、在跃进中爆破,徒手攀上近90度的险峻悬崖,滑越过百米山涧,展开快速突击……

曾经在连队战斗和工作过的老领导、老战士被官兵们请回“娘家”,看到这一幕演练情景时难掩激动:“还是当年那股劲,还是当年的‘硬骨头’!”

空降兵某旅“黄继光英雄连”官兵出发前往野外驻训地。王宝强 摄(新华社发)

前人肇始,后继不衰。冠以英雄之名,官兵们不辱使命、不懈奋斗,赋予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黄继光英雄连”,圆满完成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军事联演、国庆阅兵等多项重大任务,被空军授予“空降兵模范六连”“抗洪抢险先锋连”等荣誉称号,2013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空降兵连”荣誉称号;始终践行“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的“杨根思连”,连续6年被集团军表彰为“强军兴训先锋连”,2023年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左权独立营”官兵传承英烈精神,演练机降突击,不仅做“陆上猛虎”,更做“天降奇兵”……

每一次对英烈的仰望,都是一次初心使命的重温;每一次对英烈的追思,都是一次伟大精神的洗礼。奋进强军新征程,官兵们高擎精神火炬、赓续红色血脉,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转化为聚力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的强大动力。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海报设计:王祎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责编:徐婵、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