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河南三门峡:矿山重新披绿装 为黄河筑生态屏障

发布时间:2024-11-14 17:46:00 来源: sp20241114

   中新网 三门峡7月11日电 题:河南三门峡:矿山重新披绿装 为黄河筑生态屏障

   中新网 记者 韩章云

  盛夏时节,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高桥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区(以下简称高桥治理区)高陡边坡上,“蜘蛛人”正在挂网作业,为后续喷播复绿创造条件;坡地里,工人们正在为一片白皮松林浇水,“这些树是5月份栽种的,现在发了新芽,只要这两个月有水,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三门峡市渑池县高桥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区内,工人为白皮松浇水。韩章云 摄

  向难而行,复绿不停

  位于黄河畔的三门峡市,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矿产资源丰富。过去几十年的过度开采导致一些矿山地形地貌被破坏,土地资源被损毁。

  “治理难度很大,但是还是要治,并且坚决要治好,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池会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晓东向记者介绍,高桥治理区是渑池全县治理区中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点位。该治理区总面积3258亩,最长作业面1860米,最大治理高差125米。由于矿山开采时间长达20余年,产生了大量地质环境破坏问题,如矿坑修复、地形重塑、高陡边坡治理等,情况错综复杂,预计投入资金2.1亿元。

  结合地质状况、施工条件等因素,当地对高桥治理区采取针对性举措,分类处置。例如,对于标高570米以上的土质高陡边坡,采取“挂网喷播”作业。

  “目前,该治理区基础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待全部完成后,预计可恢复林地627亩、草地1073亩,可实现年蓄水能力9万吨、固土1761吨,有效发挥产水、净水、拦洪、补枯等调蓄水源功能,有效改善该区域土壤结构,从根源处杜绝污水直排黄河情况发生。”段晓东介绍,该治理区生态修复后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可恢复耕地1466亩,通过整合治理区周边零星分布耕地,已规划打造红高粱、冬凌草中药材种植基地2个千亩种植示范区,估算收益每年可达320万元。

  “现在是黄土地,等到明年此时这里就会重现绿色,治理效果就能显现。”段晓东充满信心地说。

  绿意重现,矿山换颜

  相较于正在作业的高桥治理区,三门峡市陕州区焦家铝矿治理区已旧貌换新颜。站在观景台眺望,曾经采矿形成的陡峭山体被修整为层层台阶,栽种上的一排排树木泛着绿意,原本裸露的黄土地重现生机。

三门峡市陕州区焦家铝矿治理区旧貌换新颜。韩章云 摄

  实际上,焦家铝矿治理区曾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据三门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科负责人张志理介绍,因持续的采矿作业,造成这里废弃采坑积水,边坡存在滑坡隐患,原始地形地貌景观、地表植被被破坏。

  “2023年6月,我们对焦家铝矿治理区采取‘挖填方工程+覆土及平整工程+田埂工程+绿化工程+养护工程+监测工程’进行矿山生态修复。”张志理说,仅该点位,当地累计投入5543万元,出动6900余人次清理矿渣、回填渣土、整修边坡,栽种白皮松、刺槐,播撒草种,“现在来看,矿区绿化明显改善。”

  守护黄河 筑牢生态屏障

  黄河流经三门峡206公里,形成流域面积9376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85万公顷,分别占全省的28.9%、25.9%和42%。三门峡市中心城区距离黄河仅3至5公里,是河南省沿黄各城市离黄河最近的城市。

  近年来,三门峡市持续构建“河畅、水清、山绿、景美、人和”的生态图景,推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底色绿意更浓,为黄河筑牢生态屏障。

  该市先后开展“春霖”“清源”“绿剑”“秋风”等专项整治行动。近一年来,三门峡市投入资金近10亿元、人力10万余人次、机械6万余台次,修复治理矿山3.43万亩。尤其是小秦岭治理经验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当前,三门峡全市森林覆盖率位居河南全省前列,成功获批全域“天然氧吧城市”。(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