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元探索工业遗存活化利用:构建多个体系、全方位赋能

发布时间:2024-11-15 17:58:16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网 上海7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的一类载体,也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护利用好工业遗产,是当今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议题。

  《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深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下称:“三年行动计划”)12日正式“出炉”。从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和文旅深度融合的角度,构建三大标志性体系:精准保护标准化体系、文物高水平活化利用体系、生活秀带活力开放体系。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上海杨浦区、上海市文物局三方12日共同发布《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深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杨浦区文旅局供图)

  据悉,杨浦区将深化文物价值甄别,推动建设科技赋能的文物保护体系。该区将重点聚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破解“瓶颈”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能。同时,杨浦区将构建生活秀带活力开放体系,统筹市政建设与发展、环境保护的衔接,充分发挥文物赋能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

  在当日举行的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暨上海杨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深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三年行动计划”形成16项主要任务,细分出52项重点工作,24项重点工程。

  据了解,杨树浦地区曾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基地之一。中国第一家现代化水厂、中国第一家发电厂、远东最大煤气厂、远东最大火力发电厂……这些厂房多集中于杨树浦一带,绵延十余公里。杨树浦地区见证了上海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辉煌历史,也亲历了时代变迁、产业调整后的“散场”与“退潮”。

  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位列其中,全国仅6处,上海仅1处。示范区建设范围覆盖杨浦滨江15.5公里区域,总面积约15.6平方公里,涵盖了杨浦60%以上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向义海当日表示,工业遗产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要加强保护利用,需要守住底线、增强创新思维,探索多样化的保护模式和利用方式,需要广泛参与。杨浦区副区长王浩表示,示范区的创建,带动产生了一批科学保护、融合发展的示范,提升了文物治理现代化能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后,杨浦区将落实规划保护清单,建立价值评估机制,为科学规划、分类保护文物提供有力支撑;将实施推进档案资料的抢救归集和研究利用,加强敦煌壁画线描技法、上海港码头号子等一批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确保完整保护,传承文物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精髓。

  据悉,杨浦区将持续推进全方位赋能,推动文物建筑焕新生:配合推进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落户杨浦,活化利用上海锅炉厂旧址;促进工业遗产大空间与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新兴业态的融合,推进相关项目中的老厂房修缮利用;加强文物数字管理平台的二级建设,搭建文物治理的共建平台,促进文物保护领域的互鉴交流。此外,杨浦区将发起区域博物馆联盟倡议,推动优质的博物馆资源组团输出,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力量,塑造生活秀带多元融合文化的空间。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上海杨浦区充分发挥高校智力资源的溢出效应,加速与创新平台,关键技术、科研团队的深度合作;加大文化遗产领域领军人才、中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当日的会上,江苏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建筑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启动。(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