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沉迷”,不能仅靠技术(新媒视点)

发布时间:2024-12-01 07:00:33 来源: sp20241201

许多家长苦网络沉迷久矣!有孩子长时间玩游戏打乱了正常作息和饮食规律,有孩子长期低头玩手机患上颈椎病,有孩子终日网上“冲浪”,置学业于不顾,学习成绩很糟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过去,他们在田野里玩、在院子里玩、在学校里玩,现在,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兼具趣味性、互动性、沉浸性的虚拟空间,孩子们“玩”的形式自然发生变化。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孩子健康地使用网络。未成年人还处在身心发育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沉迷网络,甚至深陷其中,患上“网络依赖症”,正常学习生活被扰乱,影响身心健康。

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这不仅是家长头疼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必须破解的课题。近年来,从建立“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到指导网络游戏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等,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发力,“防沉迷”工作取得不少成效。各大互联网平台也纷纷响应,上线各类“防沉迷”系统,通过技术手段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打造一座防护栏。

但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有互联网行业专事青少年保护工作的人员向笔者诉苦:“尽管我们采用了人脸识别等技术,协助甄别冒用成年人身份信息的未成年人用户,但成年人协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成为最大难点之一。”她向记者提供了一组内部数据——在她收到的未成年人消费申诉中,98%的实名信息为成年人,其中有超过70%账号触发过人脸识别并通过验证,这说明有成年人帮助孩子绕过“防沉迷”措施。

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从侧面印证了这个说法。据统计,超过九成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青少年对手机的自主拥有比例占58.8%,这意味着有41.2%的青少年用家长或他人的手机上网。

这说明,仅仅依靠技术“防沉迷”,是无法完全达到预期的。网络沉迷是社会性问题,“防沉迷”工作是系统性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缺位,“防沉迷”系统就容易被打破,各方面努力就可能白费。我们在努力完善“防沉迷”系统的同时,还需要从教育、疏导以及提供健康娱乐形式等方面加强“青少年关怀”。父母应以身作则,自己不要整日捧着手机,应多和孩子一起运动、一起读书,营造有爱有趣的家庭氛围。学校应在强调学业之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爱好。网络平台既要在使用时长上做“减法”,也应在提供优质健康内容方面多做“加法”。

在技术控制的基础上,如果能够做到引导孩子亲近自然、热爱运动、培养多样化兴趣,让孩子健康地“玩”,才能更好解开“防沉迷”难题。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