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保姆”带娃 小心孩子发育迟

发布时间:2024-11-15 05:15:05 来源: sp20241115

  没满周岁就给孩子玩手机 到了4岁还不会说话

  “电子保姆”带娃 小心孩子发育迟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家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来哄孩子,甚至将电子产品当作“保姆”陪伴孩子。然而,过早让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不仅会导致近视,而且还会影响儿童语言发育。记者从首都儿科研究所语言门诊了解到,2023年,接诊的4岁以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中,过早使用电子产品的患儿占比高达八成。

  现象

  孩子不到一岁 每天看视频数小时

  “孩子今年4岁了,总不爱说话,我们都快急死了!”张先生带着儿子佳晨走进首儿所保健中心副主任医师王建红的诊室。就诊过程中,面对王建红的多次言语交谈和互动,佳晨除了偶尔“憋出”五六个字以内的短句,其他时间一直保持沉默。

  原来,佳晨直到3岁才慢慢学会说“妈妈”“爸爸”。起初,张先生夫妇认为孩子学说话慢一点,并无大碍,过不了多久肯定能“追上来”。然而,幼儿园的老师向他们反映,佳晨在与小朋友们做游戏时,沟通能力明显不足,担心他存在智力发育问题。于是,张先生带着孩子寻求医生的帮助。

  “我的孩子智商绝对没问题,他玩手机比我都熟练。”张先生告诉王建红,孩子在家似乎都能理解父母的话,但是他自己不喜欢说话,而是常用手势代替。例如,想吃零食时,佳晨只是简单叫声“爸爸”后就直接用手指,而不是开口索要。

  详细了解佳晨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语言使用情况后,王建红得到一个关键信息:不到一岁,佳晨就每天用手机观看三四个小时视频。经过标准化发育测评,王建红综合判断,佳晨存在的语言发育迟缓与过早使用电子产品明显相关,目前他的语言表达及语言使用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需要接受专业的治疗。

  分析

  过早使用电子产品阻碍语言发育

  王建红说,孩子到了2岁还不太会说话,或只使用拟声词、手势,或说话词汇少、结构简单,或存在语言理解和运用困难,或说话词不达意,都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相关研究显示,语言发育迟缓发生率呈增长趋势,5至6岁普通话背景的儿童中,发育性语言障碍患病率达到8.5%,而过早使用电子产品是其中一项重要原因。

  “孩子小时候爱哭闹,有一次我们用手机给他看动画片,他就安静了,后来慢慢就养成了习惯。”张先生说,三年来,佳晨每天都要花很长时间在手机上,而且只有在看视频时才会吃饭,“没想到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发育影响这么大,我们很后悔。”

  现象

  天天听音乐放广播 两岁女童只会呜呜发声

  “呜——呜——呜——”语言门诊诊室里,2岁的子欣用尽力气也只发出了几个拟声词,没法说出完整的句子。站在一旁的爸爸刘先生抹了一把汗,说孩子目前只对听音乐和广播感兴趣,对其他任何需要与其沟通的活动一概置之不理。

  原来,刘先生和爱人工作繁忙,平时早出晚归。为了不让子欣感到孤独,从孩子6月龄起,他们就每天用平板电脑给她播放音乐和少儿广播节目。悠扬的音乐和精彩的故事让小子欣着迷,有时她一听就是一下午,偶尔还会跟着音乐翩翩起舞。没想到一年后,子欣不仅没学会说话,而且还不爱和他人交流,有时甚至连父母也不理睬。

  “孩子是不是患了自闭症?”刘先生忧心忡忡。

  “在临床中,很多自闭症患儿来就诊的原因就是因为不爱说话,但自闭症和单纯的语言发育迟缓有区别。”王建红说,自闭症患儿除了不说话或说话少外,还可能存在缺乏目光对视或目光对视短暂;叫名字没反应或大多时候没反应,但听力正常;缺乏动作手势语言;重复刻板行为等问题。

  根据对子欣日常生活的了解、行为观察及标准化评估,她存在交流障碍的表现,但刻板行为并不明显。王建红判定,子欣的表现与过早、过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有关。

  难道听音乐和广播也会导致语言发育迟缓?刘先生感到疑惑,由于担心孩子近视,才特意没让子欣看电子屏幕,而是通过“听”的方式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分析

  广播单向输出无法学习对话

  对此,王建红表示,一方面,子欣过早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导致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减少,同时家人之间也会因广播等“背景音乐”,对话量相对减少;另一方面,音乐、广播节目是单向输出语言,无法形成对话,因此不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育。

  王建红曾接诊过一名2岁的患儿小霏,她语言发育迟缓的病因就与酷爱使用点读笔有关。与子欣情况类似,家中无人陪伴时,父母就让小霏使用点读笔学语言。然而,点读笔对孩子的语言刺激远不如真人面对面沟通。此外,点读笔完全由孩子操控,想多听就要多点几遍,不想听则可以跳过,但学习语言需要在情景中使用,并反复强化,单纯依赖点读笔难以让孩子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症结

  忙碌家长图省心 让“电子保姆”陪孩子

  “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互动沟通的环境,缺少父母的陪伴和亲子间的直接交流是导致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王建红说,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如果没有家长陪伴,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

  近期,王建红接诊了两名患儿,均为2周岁。经过标准化评估,他们的认知能力均良好。其中一名患儿每天独自观看一小时动画片,虽然其认知能力良好,但语言能力落后很多;而另一名患儿每天在父母的陪同下观看一小时动画片,其语言和沟通能力虽然落后于正常水平,但明显好于独自观看的患儿。

  王建红表示,电子产品也是孩子学习事物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3岁及以上的孩子,家长不要一味摒弃电子产品,要学会带孩子合理使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最好有家长陪同。如观看动画片、玩游戏时,家长要积极与孩子交流,引导孩子思考其中的内容,这样无形中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交流和认知能力。

  研究发现,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中,除了长时间直接接触电子产品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父母或主要带养人在儿童面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王建红表示,这些家长总觉得自己看手机,又没给孩子看,能有什么影响?其实,这在无形当中减少了家长和孩子互动、对话的时间,降低了孩子的语言环境刺激,不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育和培养。

  “语言发育迟缓看似是‘小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王建红说,语言发育迟缓儿童阅读能力不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阅读能力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由于语言交流困难,儿童可能出现“自闭症”等相关表现,还可能出现社交退缩、焦虑、自卑等消极心理,对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目前,国家卫健委已出台相关标准,0岁至3岁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岁至6岁幼儿尽量避免其接触和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宜超过一小时。

  “一方面,家长要做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把关人’,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收看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只图方便,让‘电子保姆’陪伴孩子。”王建红呼吁,家长应积极成为孩子的榜样,自己别在孩子面前当“低头族”。

  提醒

  3岁前是儿童语言感知“黄金期”

  “贵人语迟”“聪明孩子晚说话”“爱因斯坦3岁才说话”等说法流传已久,一些家长并没有把孩子不会说话当作问题,甚至觉得晚说话的孩子智商更高,认为只需要耐心等待,孩子自然学得会说话。王建红表示,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晚说话和智商没有直接关系。

  儿童的语言能力发育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例如,约6月龄的孩子会发单音节词;8月龄左右会发出“妈妈”“爸爸”音;9至12月龄一般可以学会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12至18月龄一般可以说双词句,如“吃饭”等;18至24月龄一般可以使用简单词组,能说四五个字的简单短句;而3岁的孩子一般可以初步运用各种基本的语法形式,语言表达较清楚,甚至会讲小故事。

  “抓住孩子的语言敏感期非常重要,3岁前是干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黄金期’,孩子年龄越大,落后程度可能更多,追赶所需干预时间越长。”王建红说,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语言发育明显晚于同龄孩子,则极有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应尽早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评估与治疗;3岁以前开始治疗,干预效果会更好。

  (文中患儿均为化名)

  北京晚报记者 王瑶琦 柴嵘 吴薇 制图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