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可“生金”,美丽中国更可期

发布时间:2024-11-24 07:11:15 来源: sp20241124

原标题:绿水青山可“生金”,美丽中国更可期

  福建三明林业种植户展示林票。新华社发

  湖北宜昌依托山水资源,发展避暑、康养等产业。图为宜昌鸣翠谷景区。新华社发

  河南坚持“两山”理念,不断改善山水生态环境。图为新县黄毛尖山。新华社发

   【生态聚焦】

   编者按

   今天,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浙江省安吉县考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重要理念深入人心,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一幅幅“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画卷,正在中华大地变为现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作为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应如何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解决情况如何?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本版特邀三位专家交流研讨。

   嘉宾:

   李宏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生态文明建设教研室主任、教授

   庄贵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靳乐山 中国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张胜

  从制度层面破解“两山”转化瓶颈制约

   记者: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央及各部门是如何着力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政策制度体系的?

   李宏伟: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2018年4月,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20年11月,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擘画和大力推动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前进方向和具体要求越来越清晰。

   庄贵阳: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其核心要义就是从制度层面破解“两山”转化的瓶颈制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和倒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顶层设计上,2021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的调查监测机制、价值评价机制、经营开发机制、保护补偿机制、价值实现保障机制、价值实现推进机制六个方面,搭建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

   在相关配套政策方面,《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文件,从确权、落实权责等方面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支撑。今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创新”等任务。今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在试点示范上,各部门牵头推进。例如,生态环境部先后命名7批、共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共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72个,探索形成了“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绿色资本”4种转化路径。

  把优质生态产品转变为真金白银

   记者:各地是如何创新思路、打通“两山”转化路径的?涌现出哪些典型经验、做法?

   靳乐山:对于“两山”转化的路径,总体上可分为政府路径和市场路径。前者依赖于政策制定和制度完善,后者依赖于法律法规的构建和完善。

   例如,今年国务院印发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结束了生态保护补偿没有系统立法的历史,各级政府财政纵向补偿有了法律依据和责任,地区政府横向补偿有了法律框架和规范,市场机制补偿有了发展方向和空间。

   《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加快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该《意见》提出,通过鼓励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通过探索绿化增量责任指标交易、清水增量责任指标交易等方式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这些都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路径。

   庄贵阳:在地方探索中,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是全国首个森林生态银行模式试点,通过搭建资源向资产和资本转化的平台,提高资源价值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

   在“两山”理念的诞生地,余村人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成功实现了绿色转型。近年来,安吉以余村为核心,打造“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大余村,从1个村扩展到24个村,在更大范围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布局文旅产业和新业态。

   李宏伟:浙江丽水于2021年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建设的决定》,以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为切入点,出台全国首个山区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办法,发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地方标准,构建形成统一、可操作性的价值量化标准体系。丽水还在全国率先编制发布《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融创新指南》,首创建立“生态信用”体系,将其作为金融赋值的重要衡量标准。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实施林长制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在保护好“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人参产业,建设以矿泉水为主的绿色饮品产业集群,推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同时,依托林海、矿泉、温泉等自然资源,开发了森林生态游、乡村休闲游、健康养生游等系列产品,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优质生态产品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

  两只手协同,实现“管得住”“放得活”

   记者:政府和市场在“两山”转化中分别发挥什么作用?

   李宏伟:政府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在政策制定、法律法规完善、财政税收、协商调解等方面都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市场在“两山”转化中发挥的是主体作用。应在资源要素分配、交易平台搭建、市场定价、金融产品开发等方面发挥自主性,实现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协同,真正实现“管得住”“放得活”。

   靳乐山:在我看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难以通过市场途径实现价值的生态产品,利用财政资金、通过生态补偿实现其价值;另一方面,完善政策法律法规、营造社会氛围等,尽量使生态产品能通过市场途径实现价值,如森林碳汇、生态农业绿色认证等。

   市场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市场,也可创建新的市场,如构建森林碳汇市场、湿地占补平衡市场等。当前,应充分探索市场途径,实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为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稳定的政策法规环境和有利的投资回报预期,使社会资本愿意投资生态保护修复、品牌创建、市场推广等价值实现活动。

  多措并举,唤醒“沉睡”的生态产品

   记者:推进“两山”转化,应如何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

   靳乐山:所谓“难度量”的生态产品,都具有公共物品属性。2022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给绿水青山贴上“价值标签”,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成果。针对“难抵押”,各地加大绿色金融服务力度,创新形成了“古屋贷”“两山贷”等一批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绿色金融产品。针对“难交易”,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推进生态产品供需对接,在市场交易中显化并实现绿水青山价值。针对“难变现”,各地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扎实开展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探索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纳入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等考核评价中。

   李宏伟:为解决这四个难题,应该做好以下四件事情:

   一是保根基。提高生态修复的系统性、整体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因地制宜开展矿山、湿地、海湾的修复,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二是明家底。健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有序推进统一确权登记,清晰界定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划清所有权和使用权边界,明确生态产品权责归属。建立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机制。基于现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开展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摸清各类生态产品数量、质量等底数,形成生态产品目录清单。

   三是促转化。完善调查监测机制和价值评价机制,健全生态产品动态监测制度,及时跟踪掌握生态产品数量分布、质量等级、功能特点、权益归属、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等信息,建立开放共享的生态产品信息云平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经营开发融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方面的应用。

   四是再提升。强化保障机制和推进机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依法依规开展水权和林权等使用权抵押、产品订单抵押等绿色信贷业务。强化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依托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创新的研究,培育跨领域跨学科的高端智库等。

  人人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

   记者:去年,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请问,当前社会公众在参与“两山”转化方面表现如何?应如何进一步调动公众参与?

   庄贵阳: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生态事业,只有加快形成全民生态自觉,人人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才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增绿添彩。

   当前,绿色消费理念渐入人心、绿色消费市场快速发展。要顺应百姓绿色消费趋势,不断完善绿色产品认证采信推广机制,实施能效水效标识制度,引导促进绿色产品消费,让绿色消费品类更加丰富,绿色消费群体持续扩大。

   李宏伟:近年来,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升,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但对比一些国家,我国民间环保组织发育不足,参与领域较窄且行业规范不明晰。为此,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畅通参与机制。制定完善的公众参与法律法规和指导细则,推进社会组织和公众有序参与。二是培育消费市场。通过构建生态积分、绿色消费等信用体系,吸引和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产品消费。三是完善志愿服务。通过税收优惠、产业补贴等方式增强对社会和公众的有序引导,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同时,通过社会公益基金和社会公众捐赠等方式鼓励企业和公众参与。

(责编:罗知之、李楠桦)